[石頭媽媽經] 寶寶手語-WHAT IF

WE 會想要學「寶寶手語」,是因為看了美國朋友的寶寶穩定、自信地用寶寶手語跟爸爸媽媽溝通,覺得真是太酷了!

然而當小石頭誕生, WE 開始將寶寶手語帶入家庭、教小石頭運用寶寶手語溝通的時候,遇到了一些預期中疑惑及一些不同階段的狀況題:

一、寶寶又沒有問題為什麼要學手語?

二、學了手語會不會就不講話了?

三、寶寶已經發展的手語,突然暫停了!

四、寶寶透過手語表達的,跟 WE 建立的規矩不一樣!

image



一、寶寶又沒有問題為什麼要學手語?

這是大家聽到寶寶「手語」的第一個疑惑,也是 WE 最愛的「為什麼」,因為剛好帶出了 WE 選擇寶寶手語的幾個原因和優點:

  1. 寶寶用來講話的小肌肉還沒有發展好以前,手部的大肌肉已經發展好,可以用來表達小腦袋裡滿滿的想法
  2. 寶寶會哭,是因為有想法、有情緒無法表達,透過「寶寶手語」可以讓寶寶穩定、減少哭泣
  3. 少了溝通障礙的挫折,寶寶建立自信和親密感,甚至因為有溝有通,研究發現學手語的寶寶更聰明!

二、學了手語會不會就不講話了?

WE 一開始只會解釋,我們是一邊講話一邊比手語,所以寶寶還是會學發音哪!而且因為小石頭 1Y 的時候已經會說 媽媽、爸爸、阿媽,所以沒有被質疑太久。

上網查了資料以後才發現,寶寶手語不但不會影響,反而會讓語言發展更快速!

  1. Linda Acredolo和 Dr. Susan Goodwyn 教授做的研究發現,寶寶手語會讓寶寶未來講話的時候,有更大的字彙庫,句子架構也更完整


  2.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在<<孩子不說話!教你觀察是大雞晚啼or語言發展障礙?>>(Update (20180227): 原文網址「http://www.leaderkid.com.tw/Content.aspx?type=wiki&id=346」已失效。)文中分享:「研究發現,手勢的發展,或更貼切的是肢體語言的發展,不但有利於口語的出現,也有助於語言表達的完整,文法的正確性。」
  3. 語言治療師李家汎也曾在<<寶寶的語言發展大探索>>一文提到:「理解能力是學習任何事物的基礎,嬰幼兒大約6個月大開始建立理解,約1歲的孩子已懂得『不見了』、『謝謝』、『再見』等概念,雖然還不會說出口,卻可以藉著肢體動作傳達想法。」

三、寶寶已經發展的手語,突然暫停了!

WE 在寶寶手語教學中,小石頭曾經有幾次的「暫停」

  1. 詞彙混淆:8M 的時候,小石頭可以透過寶寶手語表達「ㄋㄟㄋㄟ」,因為剛剛開始會表達,長輩覺得太可愛了,把同一個手勢解讀成不同的意義,幾天的時間之後,WE 突然察覺小石頭暫停表達「ㄋㄟㄋㄟ」。幸好當時 WE 有寶寶手語的老師朋友 Elsa (Update (20180227): 原文連結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sign.elsalin/ 已失效)可以諮詢,說這是好消息,表示寶寶已經建立了「ㄋㄟㄋㄟ」跟手語的連結,所以只要再持續重複建立正確的意義,之後就會回來了。 後來果然把「ㄋㄟㄋㄟ」找回來了。大人們也開始有默契,可以發明自家詞彙,但是不要混淆已經建立的詞彙。  
  2. 習慣中斷:1Y2M 的時候,小石頭已經可以透過寶寶手語表達「上廁所」,結果有一個週末,因為臨時換了主要照顧者,寶寶的表達被忽略,之後花了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才重新建立回來。

四、寶寶透過手語表達的,跟建立的規矩不一樣!

剛剛開始教寶寶手語的時候,小石頭超興奮,才剛上餐桌就說「下來」、「抱抱」,明明應該要「吃飯」怎麼變成「下來」了呢?為了建立手語和動作的關連性,WE 只好先滿足他的指令,先「下來」一下,再回到餐桌。等到確定這個手語已經建立關連了,才開始拒絕他不符合規矩的「指令」。

現在描述起來幾行字帶過,其實小石頭一開始的指令,真是把 WE、阿公、阿媽指揮來指揮去,人仰馬翻哪!!哈~ 

延伸閱讀:

Contents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